时间:2022-09-24 18:08:07 | 浏览:11778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技创新园 范宇斌 摄
中新网台州3月8日电(记者 范宇斌)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其中,一座座制造之城发挥着重要作用。
浙江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当地传统产业由“制造”加快向“质造”和“智造”转变,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制造业如何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时代命题,中新网记者近日在台州临海调研发现,当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拥抱新技术、新理念,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绽放新活力。
过去五年,临海产业集群日益壮大,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新台阶,连续3年获浙江省振兴实体经济试点示范市考核优秀,入选首批浙江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今后五年,临海要建设制造强市,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让‘临海制造’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中共临海市委书记吴华丁说。
浙江朗杰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摩托车电喷 范宇斌 摄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产业发展?
“衡量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临海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平向中新网记者介绍,2020年临海市R&D经费支出达22.66亿元,R&D占GDP比重达3.07%,位居浙江前列。2021年临海市规上工业研发费达37.5亿元,增速达3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75.14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70.61%……
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临海正立足产业优势,以创新转型激发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创临海民营经济新辉煌。
将科技创新作为首位战略,临海布局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深化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技创新园建设、打造佩弦湖科技城等,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据王平介绍,以“1+X”模式布局建设创新服务综合体,临海已建有4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涵盖医化、彩灯、眼镜、休闲用品4个特色产业。
复旦张江临海科创园构建了“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创业生态链条。“在上海基地研发平合,积极打造面向临海的技术转移、人才流动的先导集聚区,累计招引落地科技型人才企业26家,对接高端项目150个。”复旦张江临海科创园负责人说。
同时,临海以规上企业校企合作全覆盖为目标,与27家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临海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推动高校创新资源向企业充分涌流,已推动4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对接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临海正聚力打造佩弦湖科技城,积极培育新材料、光电、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着力汇聚优势创新资源、提升创新引攀能级、锻造创新策源地。
浙江朗杰电子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 范宇斌 摄
如何推动制造业企业创新?
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靠什么?在王平看来,科技创新及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临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激活创新动力源泉,并开展规上企业“R&D清零”行动,实施多元化研发投入补助政策等。
“我们对重点企业,研发费占销售收入比例高于2%且研发费环比增长25%以上条件的给予研发费总额5%的引导性补助;对科技型企业,企业研发费超过销售收入3%以上部分的给予10%普惠性补助。”王平说,2018年-2021年临海累计兑现研发费补助1.47亿元,总额居台州第一。
“临海市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真金白银’,近年来均占15%以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王平坦言,“科技创新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的内生动力,光靠政府呐喊、补助是不可持续的。”
对此,临海聚焦创新主体倍增,推动科技企业“增量提质”、实施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支持企业开展核心项目攻关。
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户外休闲家具用品 范宇斌 摄
2021年临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累计达206家。同时,临海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究院全覆盖、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全覆盖。
加速科技资源集聚,临海通过加强人才“外引内育”、深化校地合作、强化科技金融支持等“组合拳”,营造创新生态。
直面制约县域科技创新、引才引智的痛点问题,临海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对接上海等大城市,布局建设“科创飞地”,通过借脑研发、柔性引才,有效破解高端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局。
此外,临海还强化科技金融支持,2021年对66家科技型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可贴息贷款总额5.47亿元,贴息金额659.72万元。
近年来,临海对当地企业家开展梯度培育。“我们加大对规上企业企业家培训,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全部费用由政府买单。”王平说。
如今临海科创氛围日益浓厚。王平谈及一个现象,过去政府举办科技对接会,企业参与者寥寥无几。如今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报名参加,对科技及人才的渴望愈加强烈,促成了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纽扣 范宇斌 摄
如何炼成“制造强市”?
冲刺瞬息万变的经济赛道上,如何继续实现赶超跨越?科技创新是临海制造业永葆青春的内生动力。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赋能未来,临海走深走实科技新长征,加快建设“创新临海”,一家家制造业企业成为临海发展的中流砥柱。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朗杰电子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员,2021年获批浙江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落成研发中心。1999年,在一间废弃的车间里,朗杰电子开始电喷技术开发之路,20余年来一直专注电喷技术开发和生产,在近年来遭遇疫情影响、芯片短缺等多重考验下,朗杰电子依然稳住了不俗的市场份额。
对于科技创新的执着在朗杰电子总经理汪峰脸上有着深刻的烙印。2005年他在研发中遭遇爆炸事故,导致毁容,但他依然热爱并专研其中。“电喷如同发动机大脑,我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汪峰说,“我们把赚来的钱都投入到研发中去,研发人员数量甚至多于一线制造工人,未来我们将继续走实用型创新之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向高端电喷方向发展。”
作为临海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第一大出口产业,时尚休闲产业在疫情中迎来发展新机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销售和出货量最大的户外休闲家具用品出口企业。
“我们坚持以解决用户痛点为抓手,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把环保和智能融入到产品中,让户外的生活更美好。”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郑洪杰说,永强集团不断加强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在欧洲、北美、亚洲建立三大研发设计中心,拥有400多名国际研发设计专家和500多项专利,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上。
上述企业是临海建设“制造强市”的缩影。吴华丁表示,今后五年,临海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壮大高层次创新主体,引导鼓励企业加强科技投入和攻关,深度推动产创研融合,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实体“最大增量”,打造汽车机械、医药健康、时尚休闲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构筑中高端产业链、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目标,打造沿海先进制造业高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图/钱瑜 杨楚滢 佘振国总面积仅106平方公里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却拥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超百位,“人才密度”相当大。珠海大横琴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横发公司)充分发。横琴为何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浙江东阳位于浙江金华地区,是金华四大县级市之一,另外金华地区还有义乌市、永康市和兰溪市。东阳城市夜景随着杭州到温州的高铁从东阳境内穿梭而过,在东阳城区与横店城区中间的槐塘板块,设立杭温高铁横店站。高铁的到来,彻底激活了东阳做大城市的格局,也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千年台州府 满街文化人”的美誉临海东湖位于临海市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为280亩由湖东景区,湖心景区、后湖景区三部分组成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湖东景区包括伊水山庄、荣兴堂临海历史博物馆、
当我们讨论临海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古老”,作为曾经的台州府城,临海的街巷里依旧保留着旧日府城的风貌,而那座威严赫赫的台州府城墙,又讲述了一个关于顽强、坚韧的临海故事。在古老与坚韧的背后,临海还是一座柔软的城。这一份柔软来源于一道道风味食物
通告(截图)。 通告(截图)。 (抗击新冠肺炎)浙江衢江新增确诊病例10例 均已闭环转运接受治疗中新网衢州3月14日电(见习记者 董易鑫)14日,据浙江省衢州市官方消息,3月14日8时至17时,衢州市衢江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0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5月7日,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地上,施工车辆来往忙碌。“在建的年产8000吨HVLP铜箔项目将采用全国最领先、最智能的设备,为5G高频高速赋能。”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晓晗介绍。该公司继2016年生
胜利通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油田生产服务型企业,本部注册资金4048万元,公司总资产20亿元,现有12个控股子公司,员工一千二百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主要从事油田地面建设、工业工程安装、油田数字化建设等业务,是中石化
8月23日,特步国际(1368.HK)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财报。特步国际上半年收入达56.84亿元,同比增长37.5%;经营利润实现9.22亿元,同比增长34.8%;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5.90亿元,同比增长38.4%。整体上看,
你的睡眠还好吗?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保护罩”,能够帮我们消除工作的疲惫,恢复良好的精神,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疾病发生。然而最近几年,睡眠对于很多国人而言变为了“奢侈”,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3亿多中国人正遭遇睡眠障碍。
烦恼处处有,近视超级多。在路上跟人打招呼认错人,下楼梯踩空不小心摔倒,看砖头以为是橘猫,结果叫了半天无回应,…………………………而,这些痛,也只有高度近视患者才能懂。高度近视难以避免的尴尬时刻:有时连自己至亲至近的人都认不出了, 眼镜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