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9 22:58:08 | 浏览:10048
在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行业,中国似乎鲜有世界级巨头,除了通信行业的华为,众人似乎很难想到还有什么是中国“拿得出手”的科技公司。但近期,随着系列的发布,一家国产柔性屏供应商走进了公众视野,京东方的出现,让外界看到了国产屏幕如今的强悍实力。
事实上,京东方是一家创新和科研能力可与华为媲美的高科技企业。美国商业专利数据显示,在全球专利授权数量TOP50榜单中,京东方连续2年专利授权量的增速都是第一,也是榜单中唯二的中国大陆企业,而另一家,就是华为。
经过26年的发展,已经跻身半导体领域的头部玩家。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竞争环境下,京东方走的路始终充满挑战,艰险万分。京东方26年的创业史,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与技术发展的缩影。今天,编者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下京东方的发展之路。
从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到如今一年营收接近千亿元的规模,京东方的的成长离不开其核心人物——王东升。
别人创业是从零开始,但是对于王东升而言,接手京东方是一场从负开始的博弈。
京东方集团董事长王东升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随着电子管技术被半导体所取代,北京电子管厂也陷入了困境,从1986年到1992年,企业连续七年亏损,濒临破产。
到1993年,35岁的王东升接手北京电子管厂这个烂摊子时,已经背负了过亿的债务。临危受命后,王东升带领员工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与日本松下合作生产彩色显像管,一举让企业扭亏为盈,并在1997年成功上市。
刚刚脱离亏损的困境不久,公司的内部意见一度是提议做房地产,但最终王东升带领企业走上了一条更艰难的路:自研。当大部分人都在钻研容易赚钱的路子的时候,王东升并未纠结于眼前的利润,他的眼光放得更长远。
迎难而上,这条路并不容易。1998年,王东升确定了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为京东方的发展方向。王东升心里清楚,在自研这条路上,京东方还缺乏足够的科技实力,即便如此,他仍不愿意延续与外企合资的道路。毕竟,京东方已经有过深刻教训:与松下合作生产显像管,尽管京东方借此得以盈利,但一直到松下显像管退出历史舞台,京东方都没有掌握CRT的核心技术。
“用市场换技术是行不通的。”最终,京东方选择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通过购买国外的生产线,然后引进全套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体系建设。
趁着金融危机,京东方以3.8亿美元成功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旗下的显示器业务子公司HYDIS,由此突破了技术、专利壁垒,进入了液晶显示器行业。
京东方的逐渐壮大,引起了国际巨头的注意。为了继续从中国市场攫取高额利润,在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时间里,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六家日韩面板企业,以平均每月一次的会议,总共召开了53次“晶体会议”,联手操纵中国市场,把面板价格拉到了国内厂商无力承受的地步。2003年时,一款32寸的液晶电视,价格竟然高达上万元,其中液晶面板成本可以占到彩电成本的60%,中国彩电行业完全仰人鼻息。
液晶面板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日韩企业在面板产业上的成功,背后是政府的推动、以及企业联手大财团砸下千亿的结果。三星的面板曾连续12年亏损,台湾的厂商也经历了近10年的努力才扭亏。而京东方作为后来者,从一入局,在资金上就显得捉襟见肘。横亘在京东方眼前的大山,无论想跨过哪一座,都很艰难。
一方面是不断的巨额融资,一方面是持续的亏损,2005年、2006年京东方分别亏损15.9亿元、17.7亿元,连年的巨额亏损,让京东真正走进了难以为继的境地,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中,王东升不得不关闭在韩国的生产线。关键时刻,国开行和北京市政府向京东方伸出援助之手,京东方成为了典型的政策扶持型企业。
京东方的背后,是国家战略,各级政府不惜血本的补贴京东方,公司上市以来,获取各种形式的超高补贴。高额的补贴让不了解新东方的人很难理解,实际上,这些补贴大部分用于京东方每年高额的研发投入和不断投入的新生产线建设中。
在高额的研发投入上,京东方始终在坚持,即便是一年亏损几十亿的困难时期,这一战略依旧被放在核心位置。在经历多轮过山车般的行业周期后,曾在全球行业亏损中备受煎熬的京东方,反复体验到的真知是,内功就是硬道理。因此,不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下,京东方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探索和创新的坚持。
熬过至暗时刻的京东方,先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和基础,在全球业内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是大幅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京东方水涨船高的利润。
2013年至2016年,其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3.53亿元、25.62亿元、16.36亿元、18.83亿元,2017年的净利润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75.68亿元。
这样高的盈利能力,在跻身行业头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京东方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盈利上,更为重要的是,京东方的成长引导了中国整个电子工业技术的发展,京东方和海思,是打破中国电子行业“缺芯少屏”的关键性一步,其战略意义非凡。
京东方的企业愿景是成为地球上最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这个默默无闻坚持了20多年的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细分领域拿下了全球第一名,对三星、LG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京东方26年的创业史就是一步步实现既定目标,一步步迈向更高目标的创业史。
2018年,京东实现营收971.1亿元,归母净利润34.35亿元,三星屏幕的营收是1925亿元,大概是京东方的2倍;利润约合155.3亿元,是京东方的四倍。尽管仍与三星仍然存在不小差距,但是至少,行业格局已经开始改写。
正如王东升在内部讲话中谈到的一样
“京东方创立26年来,哪一年形势不复杂?市场风浪不可怕,竞争压力也不可怕,怕的是内功修炼不够,怕的是精气神不足。”
“我们是刚扭亏为盈就搞世界前沿科技,迎难而上,要做就做世界第一。正是在这样的责任感和创业创新文化驱使下,我们敢于负责和担当,专心专注专业做好每件事,打造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探索,持续创新进取。就这样,我们从几千万营收的国内小公司变成千亿级营收的全球创新企业。”
伟大的企业在于创造了伟大的价值,京东方的伟大,是熬出来的。
在LCD方面,面对产品价格结构性调整,京东方依托良好的产品、客户结构以及技术力、产品力领先,积极调整产品组合,仍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柔性OLED虽然业务占比较小,但在2021年12月,京东方实现单月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级。
报道指出,三星电子很早就已向京东方提出了支付1,000亿韩元授权费的要求,在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也就此进行了谈判,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是受此影响,2022年一季度,在面板价格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跌的背景下,京东方出现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失血”近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下降1657%,内外皆受制约而承压情形已较明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跌,让面板行业持续许久的好日子在去年暂告段落。京东方与TCL科技这两家国内面板双雄的股价,也自去年3、4月份出现的年中股价最高点逐渐回落。这让外界担
智通财经APP讯,京东方A(000725.SZ)公告,公司于2021年7月7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9.6亿股新股。批复自核准发行之日起12个月
格隆汇8月1日丨京东方A(000725.SZ)公布,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实施回购公司股份,累计回购B股数量为102,916,988股,占公司B股的比例约为10.9941%,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每经记者 赵雯琪 实习编辑 王丽娜对于大多数熟知安能的业内人士而言,当年安能获得“全国快递经营许可证”时举办大型庆祝酒会的场景或许还历历在目,现在却已成为历史。2018年底就屡有传言的安能物流转型大包裹、启动“安
6月30日,第二届“酒大腕”文化艺术节在泸州开幕。此次活动,国内酒界大腕云集,活动还邀请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外国驻华使节莅临,共同见证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次活动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指导,由中国副食流通
中新网3月27日电 “以全球谋中国,以整体谋局部,这是张裕全球化策略的精髓。如果这个品牌放到国际市场上都相当有竞争力,你为什么还要害怕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健,道出了中国葡萄酒的自信。日前,张裕在成都举办“
京东方投290亿建生产基地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巩固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的龙头地位,京东方决定投资290亿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第六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生产基地,用于生产新型半导体显示器,着力布局VR显示产品市场。(via 上证报)奇瑞斥1
【今日复盘】10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总体还算平稳,上涨的远超下跌的,不过市场分化也很剧烈,跌停的个股也有不少,创业板率先有企稳的迹象。北向资金今天流出90亿元,主要买入宁德时代(300750.SZ)、天齐锂业(002466.SZ)等。在周末的消